第一次諮商
知道我常把"善解人意"的閥鈕開得太大
導致我囊括太多與談者的情緒
並想達到對方的期望(或者自己的期望)
急急忙忙迎合眼前的人
精神也達到緊繃狀態
所以我刻意讓我在報告前什麼都不想
看能不能保持平常心不要那麼緊張
但實驗證明這個方法不適合我
我可能需要做萬全的準備才能降低報告的焦慮感
不知道為何讓我想起好些年前進修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我
因為要在大群人面前報告(揭露家族族譜)
選擇直接切割不報告
但在建立信任感之後
最後還是選擇上台報告了
而這次也詢問我的Bowen家庭系統理論老師
春賢老師說
她認識的我,當我開始產生信任感,那個神經就可以大條了
令我驚訝的是
春賢老師竟然沒說:「哪個工作遇不到報告?」
而是說:「你不喜歡報告? 那何不找個不用報告的工作?」
也是我何必一直急於一時解決我的弱項
我現在是自信心的問題
應該先抓住自己較擅長的事情來做才對
再繼續打擊下去可能會更一蹶不振
第二次諮商
一開始就告訴諮商師令人遺憾的消息
已跟公司提離職
跟她說明我第一次諮商後做的嘗試
沒想到搞砸了
報完後哭得很慘
雖然沒哭出聲音
但仍狼狽用外套擦鼻涕跟眼淚
諮商師舉例
我的腦迴路就像是麥當勞的店員
當接收到顧客的點餐時過於緊張
導致無法正常出餐
諮商師說是我大腦太常被「杏仁核劫持」
常常誤判此時是生命危急的時刻
導致腦袋常一片空白
將其他思考空間都留給活命
但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空想
不會再發生「要出糗了,表達能力不好或溝通不良」等否定字句了
你只要想著現在發生的事實即可(像是當下怎麼把這份報告報好即可)
諮商師馬上下了一個考題
再來,諮商師說出她自己的人生故事
她說她也是「內向者」,她也不喜歡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
有次她也因為音樂課必須上台唱歌而焦慮到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當下煩惱的是她五音不全)
後來她也必須在一群人前講課,她都會預錄自己報告的過程
告訴自己做得到(蒐集更多事實建立自己的自信)
講到這我又想到Bowen家庭系統理論老師
春賢老師說:「為什麼你敘述的方法都來自於別人對妳的形容詞? 而不是來自於個人本身。」
就跟一開始諮商師問我:「你比較擅長什麼?」
我回答不出來,並說著別人對我的共同看法
我有些傻了,內心想著:「對耶我是怎樣的人 ?」
但一時片刻什麼形容詞都想不出來
春賢老師說:「你應該是想冒險吧?」
對耶~我心中其實相信自己可以嘗試其他領域而想冒險看看
但我不想承認,並對這個決定負責
於是此刻我才真的想好~決定慢慢奔向面對這樣未知的未來
綜合以上
我對自己又出了一道題,這是目前的我說不出來的(就當是回家作業吧!)
留言列表